你以為喜茶、iPad這些品牌的商標是一開始就有的嗎?其實,它們背后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,這些商標竟然都是買來的!下面就帶大家走進這些有趣的商標買賣背后,看看這些商業巨頭們都經歷了什么。
喜茶原本不叫喜茶,它的前身是“皇茶”。2012年,創始人聶云宸在廣東江門開啟了茶飲創業之旅,“皇茶”應運而生。由于“皇”字在我國文化中與皇室、尊貴緊密相連,用于商業品牌,違反了廣告法的相關規定。就這樣,“皇茶”商標的注冊申請歷經了漫長的3年,在不斷的駁回復審中,始終未能成功注冊。
沒有商標的“皇茶”毫無保護。這可讓不少心懷不軌的同行鉆了空子,各種山寨“皇茶”店冒了出來,“皇茶”的發展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。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,聶云宸決定花70萬元購買“喜茶”商標。并利用法律的武器積極采取打擊山寨的維權活動。如今,喜茶已經成為茶飲行業的頭部品牌,門店遍布全球各地,品牌價值不斷攀升。
2006年,蘋果公司在成功推出iPhone手機后,經過精心的策劃和研發,一款名為iPad的手持電腦逐漸在蘋果的藍圖中成型。
然而,就在蘋果公司緊鑼密鼓地籌備著iPad的上市時,卻發現“iPad”這個商標早已被唯冠公司注冊。面對這一困境,蘋果公司決定通過法律途徑來解決問題。于是一場激烈的法律交鋒就此展開。經過漫長的談判和協商,2012年6月,雙方終于達成和解。蘋果公司支付了高達6000萬美元的和解費用,才成功解決了這場曠日持久的商標糾紛,獲得了“iPad”商標。
2002年,韓國現代集團與北京汽車投資公司合資成立北京現代汽車公司,準備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。當他們準備注冊“現代”商標時,卻發現“現代”商標早已被注冊。原來,早在1996年,極具商業眼光的章鵬飛就看到了“現代”商標潛在的巨大價值,成功注冊了“現代”商標。
面對這種情況,現代汽車別無選擇,若想在中國合法銷售汽車,就必須解決商標問題。經過多輪艱難的談判,2003年,章鵬飛正式將自己名下汽車類別的“現代”商標轉讓給韓國現代集團。作為交換,章鵬飛獲得了現代汽車在浙江省的總經銷權,這個省級總經銷權在當時估價高達4000萬元。
1886 年可口可樂配方誕生,最初叫 “彭伯頓法國葡萄酒可樂”,后來改為 “可口可樂”。1891 年,阿薩・坎德勒收購可口可樂公司,為了鞏固品牌,花費約 2300 美元買下 “可口可樂” 商標,這在當時可是一筆巨款。
收購商標后,阿薩・坎德勒憑借著出色的商業頭腦,開始對可口可樂進行系統化的推廣。如今,可口可樂公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飲料公司之一。
在科技界,小米可謂是家喻戶曉。但你可能不知道,小米這個如今如雷貫耳的名字,背后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。故事要從小米公司創立之初說起。那時,雷軍和他的創業團隊滿懷激情,一心想打造一個偉大的科技品牌。他們最初將目光投向了“紅星”這個名字。然而,“紅星”這個名字早已被其他企業注冊,而且在多個領域都有廣泛的應用。尤其是“紅星二鍋頭”,在酒類市場中擁有極高的知名度。
經過深思熟慮,雷軍決定花360萬元買下“小米”商標。小米公司成立后,憑借著“小米”這個商標,迅速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嶄露頭角。除了智能手機,小米還積極拓展業務領域,進入智能家居市場。如今,小米的品牌估值高達數百億美元,成為了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。回顧小米的發展歷程,當初那360萬元的商標購買費用,如今看來,無疑是一筆無比劃算的投資。
從喜茶、蘋果、現代汽車、可口可樂到小米,這些大牌購買商標的故事,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商標在企業發展中的關鍵作用。它不僅是產品或服務的標識,更是企業品牌形象的核心載體,承載著企業的信譽、品質和文化,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。在創業初期,企業就應高度重視商標的選擇和獲取。如果條件允許,購買一個合適的商標,或許能為企業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,快速打開市場局面。